《禮記·大學(xué)》曾有記載“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修身律己是中華民族先輩們?yōu)槲覀兞粝碌囊还P財富,其“財力”足以齊家、足以治國、更是足以平天下。時至今日,我們卻依舊不斷地探尋前人之路,尋找修身律己、齊家治國之道,卻將移山的愚公視為真愚,畫地為牢有如井底之蛙,殊不知唯有移山之志方可物格,是修身律己的前提。
志堅不在表象,雖似愚實則智慧,不畏艱難更有克難之效,故有大智若愚之說;志堅不在山高,仰視高山卻不能俯視腳下則不能成就自己,著眼于細微之處,累積點滴方是制勝之道;志堅不在眼下,一時之志實為勇,匹夫之勇敗事有余,長久之志方可堅而不摧。
修身律己需有克難之志。如移山雖難,但其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壯舉。修身律己是“三嚴三實”對黨員干部提出的長期要求,是黨員干部立身之本,是黨員干部做人之道。修身無為則庸平而下,律己不嚴則貪腐不遠?!墩撜Z》記載“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钡棒~和熊掌不可得兼”,正如習(xí)近平總書記“當官就不要想發(fā)財,發(fā)財就不要想當官”的指示一般,故而需謹記“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選擇了仕途,就需牢記責任,其道是先行之道、先鋒之道,修身需行群眾所愿、律己忌行群眾所惡,置身于時代前沿,想民之所想、謀民之所謀,樹擔當勇氣、講信念正氣,謀功業(yè)之實、拒錢權(quán)之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