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行政體制改革的“牛鼻子”,更是全面深化改革過程的關鍵樞紐。只有“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真正做到“問民需、聚民智、解民憂”,協(xié)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政府才能“瘦身健體”,市場和社會活力才能有效激發(fā),從而確保政府更好歸位、市場更大發(fā)力、群眾更多受益。
放權重在問民需。隨著改革逐步深入,審批“當關”、證明“圍城”、公章“旅行”、批文“長征”等現象明顯減少,但“明放暗攥”“虛放實收”“左放右進”等假放虛放亂放的情況,在一些行業(yè)或地方仍存在,審批事項換上了“馬甲”、審批主體隱身為“中介”、審批關卡變成了“暗門”,削權割肉動真格的“自我革命”依然任重道遠。解決行政部門對審批權“戀戀不舍”的問題,關鍵要擺脫權力本位的“數字游戲”,強調“將心比心”的聚焦民需,從政府“端菜”轉變?yōu)槿罕?/span>“點菜”,群眾最不滿意的多放,企業(yè)反映最強烈的先放,實實在在提高簡政放權的“含金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