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選王遴選網(wǎng)提醒,更多遴選重要考點請到思想縱橫學習!
2024年10月15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赴福建、安徽兩省考察。正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關鍵節(jié)點,總書記此行傳遞出鮮明信號,為各級領導干部抓好改革落實、奮力實現(xiàn)目標提供了行動指南。
在閩皖兩地,習近平總書記都強調為基層減負:
在福建,總書記強調,“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全面落實‘四下基層’制度,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在安徽,總書記叮囑,“認真落實‘三個區(qū)分開來’,充分調動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健全防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制度機制,持續(xù)為基層減負”。
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減掉形式主義的桎梏、增添真抓實干的擔當十分重要。當前,基層形式主義有哪些新表現(xiàn)?如何建立長效減負機制,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謀改革、促發(fā)展、辦實事?
數(shù)字技術下基層形式主義的新表現(xiàn)
近年來,隨著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治理中使用數(shù)字技術的場景日益增多。政務電子化、網(wǎng)絡化和智能化已經(jīng)成為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抓手。數(shù)字技術的大量應用,使得政府的管理效能大幅提升,也為公共服務提供了極大便利。但與此同時,網(wǎng)絡和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政務中的應用,也使得形式主義獲得了“新動能”和“新載體”,變得更為復雜和隱蔽。
當前,一些地方政府熱衷于通過網(wǎng)絡、智能手機來便利工作流程。這些數(shù)字平臺對于提升政務效能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這些數(shù)字平臺對于基層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負擔。有些地方的數(shù)字政府建設缺乏統(tǒng)籌,設立的數(shù)字平臺數(shù)量繁多,很多數(shù)據(jù)都需要重復填報。
近些年的基層工作中,各類政務軟件的打卡簽到、上傳日志等任務日益繁多,各種工作微信群紛紛設立,工作通知發(fā)布更為頻密。這些要求占據(jù)基層工作人員大量時間與精力,導致不少基層干部缺乏下基層深入一線的時間。經(jīng)過持續(xù)的整治,飽受基層干部詬病的政府軟件打卡、公眾號點贊轉發(fā)、網(wǎng)絡評比等形式主義做法有所收斂和減少,但并未完全銷聲匿跡。
“痕跡主義”也是整治基層形式主義的重點。但在一些地方帶來的后果是開始由“重留痕”化為“重真實留痕”。過去,很多工作“留痕”要求上報本人在工作現(xiàn)場的照片,于是一些干部拍完照一哄而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部分地方和部門想盡辦法保證照片真實性,采用水印相機、釘釘定位、群位置共享等方式督導干部落實工作的時間、地點。這些考核方式不僅影響了基層工作的靈活性和成效,還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留痕”力度,讓基層干部花費更大的精力反復證明其工作過程,事倍功半。
數(shù)字賦能本來應該使基層治理更加便捷高效,但形式主義也借助于數(shù)字技術而更加隱蔽,具有一定的頑固性,加重了基層負擔,增加了基層減負的難度,應該引起充分警惕。
基層形式主義存在頑固性的原因
一些基層干部尤其是一些主要負責人存在政績觀偏差和功利主義思維
一方面,形式主義作風來源于政績觀偏差。有些基層干部首先謀求的不是讓基層群眾滿意、為基層謀實事的政績,而是謀求讓上級看得見的、虛假的政績,因為這會使得他們在上級部門組織的考核中獲得更好的政績表現(xiàn),增加晉升的機會。有些基層干部思想上對基層減負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帶著完成要求的心理來執(zhí)行這項決定。這就導致當上級部門對基層減負抓得緊的時候,基層減負的效果就會明顯一些,當過一段時間提及較少的時候,基層形式主義和基層負擔又開始慢慢回升。
另一方面,過度“留痕”背后是功利主義思維作祟。適度的、合理的“留痕”是必要的。建立健全檔案這種留痕,對于留存工作資料,便利以后繼續(xù)開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而過度留痕,實際上就已經(jīng)淪為形式主義,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負責,但實際上往往只是為了表明自己已經(jīng)完成任務。
基層形式主義與權責不匹配、對上對下責任失衡有密切的關系
一方面,縱向權力結構下基層的權責、權能一定程度上不相匹配。由于國家治理的復雜性、艱巨性,基層治理需要面對的挑戰(zhàn)、需要對接的任務仍然繁重,這就使得基層要承擔的責任具有相當大的擴展性。同時,上級政府和部門的考核壓力會向基層傳導。基層以形式主義應付上級主管部門和下派任務,在當前形勢下權責、權能不匹配,無力實打實地完成下派的任務這個因素也不容忽視。
另一方面,對上對下責任認識不清。當前,一些基層干部認為,只要應付好上級,就“萬事大吉”。但上級的要求在層層通知傳達過程中出現(xiàn)任務不斷增加、考核標準不斷提高的現(xiàn)象。上面抓什么工作,基層就會對此項工作層層加碼、逐級施壓,還會存在對工作過度解讀、擴面安排的情況。這樣,在安排部署一些新工作、提出一些新要求時,不自覺就會出現(xiàn)發(fā)文多、考核細、調度多的形式主義。導致基層干部疲于應付,投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上的時間和精力大大減少。
如何建立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持續(xù)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提出了建立長效減負機制的任務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在黨中央有力推動下,地方紛紛召開基層減負工作會議,傳達關于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批示要求,研究落實工作。為此,許多地方專門成立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著力推進減負工作。
當前,需要建立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長效機制、常態(tài)化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督導基層減負的實效,讓基層真切感受到減負的獲得感。這就需要圍繞常態(tài)化減負進行部署,進一步摸清長期懸而未決的實踐梗阻,對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重點督促整改落實;同時暢通基層減負問題反饋渠道,把一線基層公務人員對減負工作落實的評價作為檢驗基層減負成效的重要部分。
以人民滿意為重心優(yōu)化完善基層干部考核體系
改變基層形式主義,基層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一個前提,但更根本的還是要優(yōu)化完善干部考核體系。當考核機制與基層社會實際不匹配時,考核式治理會出現(xiàn)失靈現(xiàn)象,進而引致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所以,在考核中,要增加基層群眾的評價環(huán)節(jié),并賦予相當?shù)臋嘀兀选袄习傩盏目诒眱?nèi)嵌入干部考核體系之中。
針對形式主義的“留痕”或“過度留痕”的現(xiàn)象,應該更多地依靠群眾的反饋去判斷一項工作是否得到好的落實。在辦理群眾利益相關的事項中,要求“留痕”的目的應該是保證責任落實,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留痕”上,甚至只查看其“留痕”而不考察其實際效果,那反而是不負責任的。如果因為形式主義的過度留痕妨礙了責任事項的及時有效處理,那就更不應當。所以,上級部門應該多到基層去了解“群眾滿不滿意”,通過一種有效的民意反饋機制,而非在政府部門形成閉鎖的內(nèi)部反饋循環(huán),才能使基層真正把精力放在讓群眾滿意上面。
以鼓勵實干為導向優(yōu)化基層督導檢查機制
杜絕形式主義首先要從頂層設計開始優(yōu)化,基層督導檢查機制應該突出實干導向,并給予基層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嚴格限制各類督導考核、會議等,減輕各類督導的壓力和負擔,保障基層單位聚焦主責主業(yè)。
在完善問責機制時,應注意突出基層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問責過多、過于嚴厲,不僅不能督促基層干部求真務實,反而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從上級部門來講,要深切地了解基層工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一實情,在向基層布置下達任務,尤其是在布置考核檢查任務時對基層多加體恤;抓住核心任務、核心指標,盡量減少形式化的、不切實際的任務和指標。
針對基層數(shù)字形式主義的新情勢,更要對各級政府部門辦公平臺進行監(jiān)測,比如通知要求頻率、會議頻率、發(fā)文內(nèi)容等,從根本上掌握基層減負的實效;對各類聊天軟件的工作群進行定期清理,杜絕基層常態(tài)化“5+2”“白+黑”。
以雙向互動牢固樹立基層意識
增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自覺性,僅僅靠上級分管部門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通過機制設計使上級部門牢固樹立基層意識,也就是急基層之所急、供基層之所需的意識。
近年來,組織部門很重視基層工作人員的選調,很多選調生都有基層工作的經(jīng)驗,但是也有不少上級部門的工作人員缺乏基層工作經(jīng)驗,對基層工作缺乏了解。這就導致他們對基層進行調度和下發(fā)任務時不顧基層實際,對基層減負缺乏切身感受。選用提拔各級領導人員應強調有基層鎮(zhèn)街工作經(jīng)驗,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而且只有在基層鎮(zhèn)街工作過、下過鄉(xiāng)、入過戶,才能叫基層經(jīng)驗,坐在辦公室統(tǒng)計表格是不行的。只有真正在基層工作過,才能體會到基層工作的難處,才能在下發(fā)任務的時候“接地氣”。
對此,有必要建立基層與上級部門的雙向交流機制。基層的工作人員可以定期借調到上級部門,了解上級部門的運作程序及其與更上級部門的對接關系,更重要的是上級部門工作人員要定期到基層鍛煉,切實了解基層工作的特點和基層工作人員的辛苦。比如,在安排檢查時,上級部門完全可以相互溝通協(xié)調,可以安排在同一時間下基層,一查多檢,效率更高,而不是碎片化、隨意化檢查,讓基層一直忙于迎檢。基層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基層工作人員處于社會治理的第一線,上級部門應該盡可能多給予其保障,少增加其負擔。
以權責平衡原則梳理規(guī)范屬地管理
今年4月22日下午,在重慶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九龍坡區(qū)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qū),詳細了解近年來社區(qū)減負效果,并為基層減負指明關鍵方法:“為基層減負要明確權責,不能什么事都壓給基層,基層該承擔哪些工作,要把職責事項搞清楚?!?/span>
屬地管理看起來是向基層賦權,但是在基層面臨繁重的治理和發(fā)展任務的情況下,不加篩選地借著向基層賦權的名義把專門的管理職能推給基層,既不利于這些管理職能的發(fā)揮,又加重了基層的負擔。如果在賦權的同時把相關的人財物同時向基層轉移還好,如果不能實現(xiàn)這種轉移或者轉移得不夠,那么基層要行使下放的職權自然力不從心,疲于應付。
近年有些地方推行的“街鄉(xiāng)吹哨,部門報到”的實踐是很有價值的,不過在現(xiàn)實中,要落實這一機制并不容易。所以,基層減負一定要以權責平衡原則為出發(fā)點,充分考慮到基層的實際,全面梳理屬地管理的范圍,規(guī)范屬地管理的權責分配、資源分配,優(yōu)化完善基層權責體系。這樣才能切實杜絕基層“看得見、管不著”“管不著、還擔責”的現(xiàn)象,不給基層增添不合理的負擔,讓基層能夠輕裝上陣,集中精力完成基層治理與發(fā)展的緊迫任務。(節(jié)選自《國家治理》)
公選王遴選網(wǎng)前期推薦:
【面試預測題答題參考】如何讓基層不被形式主義束縛?(基層減負)
2024年8月31日下午山西省市直遴選面試真題解析:對《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guī)定》的出臺,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