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理解的語言”是怎樣一種語言?應(yīng)該是讓人們“聽得懂、記得住、傳得開、用得上”的語言,是能夠讓人們“想聽、樂聽、愛聽、中聽”,聽起來入耳入腦、入神入心的語言。用這樣的語言,才能夠說到人們心坎上去,打動人、溫暖人,同時又點撥人、啟迪人,讓人產(chǎn)生認(rèn)知共鳴、情感共鳴。
多用大白話,講“群眾語言”。平時一些人不愿、不屑講大白話,覺得那種語言太平淡、太土太俗,不深刻、沒理論,顯示不出自己的水平。大道至簡、大義微言。大白話是一種口語化的語言,它接地氣、最具原生態(tài),是一種直白質(zhì)樸“為群眾易于接受的表達(dá)”。大白話不是“白開水”,它通俗而不庸俗、簡約而不簡單、凝煉而不膚淺,常常帶著泥土的芬芳、含著清新的露珠、冒著滾燙的熱氣,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似春水一般清澈,這樣的語言更有群眾味、更富群眾情、更暖群眾心。多講一些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包括那些來自群眾生活中的諺語、俗語、俚語、比喻,等等,話語就會鮮活有趣、生動活潑,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