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省全面開展信訪積案“千案攻堅”行動,對交辦積案實行“紅黃藍”三色管理,采取領導接訪下訪、領導包案、實地督查等方式推動積案化解。積案化解息訪息訴率等三項指標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得到國家信訪局通報表揚。
提到信訪,容易讓人想起兩部電影:多年前的《秋菊打官司》和新近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兩部影片有著相同的橋段,都是信訪的故事,且事發(fā)緣由都不算大。在《秋菊打官司》中,因為村長的傲慢固執(zhí),不肯為自己踢傷秋菊丈夫一事低頭認錯,引發(fā)秋菊不斷上訪申訴最終訴諸法律。但在法院判決村長拘留之際,剛剛得到村長幫助渡過難產(chǎn)險關的秋菊,又有些意外與悔意。這部劇說的是上訪案件中情、理、法的交織糾纏,如果能夠得以及時疏導和化解,一定能有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我省采取領導接訪下訪、領導包案、實地督查等方式,既可以攻堅積案,無疑還可以盡早發(fā)現(xiàn)問題,從源頭上避免形成積案。
《我不是潘金蓮》則在略顯荒誕的劇情中,揭示了信訪工作中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女主角李雪蓮為了糾正一句話,從鎮(zhèn)里告到縣里、市里,甚至到了北京,結果問題沒有解決,卻讓自己成為每到“兩會”時被省市縣攔截圍堵的對象,還把法院庭長、院長、縣長乃至市長都拖下了馬。為何小事變成了大事、簡單的婚姻問題變成了積案?為何劇中沒有一個壞人,結果卻都好心辦壞了事?究其原因,在于矛盾沒有在基層及時化解,在于干群信任不足,在于一些干部缺乏擔當精神與能力……而我省在信訪積案“千案攻堅”行動中,形成了上下互動、左右聯(lián)動的攻堅大格局,確保了積案一個不漏地得到化解。
無論是“秋菊”還是“李雪蓮”,盡管都因小事而起,但她們信訪所造成的個人經(jīng)濟成本、時間成本與社會成本都十分高昂?,F(xiàn)實中,涉及的利益調整更為復雜,甚至不乏因訪致貧的案例。
中醫(yī)理論中,“治未病”為最佳的境界,無論個人矛盾,抑或社會問題,柔性預防遠勝于高烈度的治理。“千案攻堅”之后,普及法制常識,促進社會信任,改善干群關系,降低社會治理成本,還有更多的事情可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公選王”或“公選王遴選網(wǎng)”
每天分享:遴選資訊、遴選熱門考點、遴選真題、遴選預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