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這是清代鄭板橋當(dāng)知縣時對民生的感懷;“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chǎn)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這是黨的好干部孔繁森對人民的關(guān)愛;“心系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這是無數(shù)黨員干部總結(jié)出的箴言。走基層活動是黨員干部聯(lián)系群眾的一種有效方法,目的在于讓黨員干部走進群眾之中,力所能及的幫助群眾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和困難,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guān)系。
“坐在同一條板凳上,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住在農(nóng)家的炕頭上,收獲的不只是建議;我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讀懂你”——央視的這句公益廣告語,傳遞的是我們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一種方法。走基層,要的就是黨員干部走入基層,走入民家,在“炕頭上”聽民意、在“田埂上”解民憂、在“小路邊”惠民生。黨員干部走基層一定要做到“四真”—即真心、真情、真誠、真干,唯有此,方能達到應(yīng)有的效果。
帶著“真心”走進群眾,才能拉近同群眾的距離。古人云“民意大如天”,走基層就是要與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打交道。黨員干部走基層、聽民意要避免走形式,不能走馬觀花、轎車來轎車去,要從實際出發(fā),走到最苦、最急、最需要解決問題的地方去,直接到老百姓家里坐一坐,與老百姓聊一聊,交談中多用“土語”、多說老百姓能聽懂的話,做到“入鄉(xiāng)隨俗”,用最“純潔”、最樸實的話語來傾聽到群眾的“心里話”,掌握到群眾的“呼聲”,了解最真實的村情民意。唯有始終對群眾抱有深情真心,真正沉到基層,融入民家,與群眾多走動、多交往,真心和群眾交朋友,與群眾“零距離”接觸,才能把群眾的智慧、想法、疑惑、顧慮“了如指掌”;唯有帶著真心才會把群眾當(dāng)親人,對群眾的困難格外的關(guān)心,對群眾的要求格外的上心,對解決群眾的問題格外的用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知民情、曉民意、察實情、辦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