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盈科曾經(jīng)記載了這樣一則官場故事:“有官人性貪,而示人以廉。初任,向神發(fā)誓曰:‘左手要錢,爛了左手;右手要錢,爛了右手。 ’久之,有以百金行賄者,欲受之,而疑前誓。左右為解曰:‘請以此金納官人袖中,便爛也,只爛了袖子。 ’官人然其言,輒納之。 ”
言行背馳,墮落開始;左右為解,自欺欺人。這個故事將貪官的虛、假、偽暴露淋漓。貪腐不會寫在臉上,很多貪官不僅隱藏且工于“表演”,不僅“兩面”且擅長變臉。江氏筆下的官人早已作古,徒子徒孫并未絕跡,演技與前輩相比更是不遑多讓。最近,廣東省紀委書記《認清“兩面人”,做個老實人》一文,勾畫出“兩面官員”的八副臉譜。此前,《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刊文揭露官場“兩面人”的六大特征。更有官員現(xiàn)身說法: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懺悔自己“臺上一套,臺下一套;說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深圳市原市長許宗衡曾對其“圈子”內(nèi)的人表示“我在會上講的那些話是說給別人聽的,咱們該怎么辦還是怎么辦”。落馬前光鮮無比,落馬后丑態(tài)畢露,難怪公眾感嘆:同是一個人,差別咋這么大呢!
“兩面人”的危害,遠大于一般貪官。一方面,他們能“偽”會“裝”,往往贏得“好印象”、賺取“好名聲”;另一方面,他們套著“馬甲”,攀上高位、握有重權(quán),極容易污染一個單位、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tài)。他們隱藏得越深,危害就越大;早一日揭去他們的畫皮,就少一天危害。老實說,這并不容易。辨材用人,姜太公有“八征”,呂不韋有“六驗”,白居易更有“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的心得,有時也難免看走了眼,拆穿“雙面人”當然難。但事情也不盡如此,中央巡視組曾經(jīng)披露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安眾貪腐的細節(jié),其任萍鄉(xiāng)市委書記期間,官場民間都流傳關(guān)于他的笑料——“陳書記有個毛病,愛喝酒,喝完酒還喜歡找女孩子跳舞、去桑拿洗個腳……”巡視組順藤摸瓜,最終讓其現(xiàn)了形。 “小線索”扯出大問題,“小毛病”牽出“大老虎”,既說明膿瘡終歸要破頭,哪怕它艷若桃李;狐貍終歸會露尾巴,哪怕它修煉成精,又提供了辨別方法——聽言觀行、循名責實。
既然“兩面”,就不肯老實。一心為公的人是不會當“兩面派”,一是沒有這個心,二是沒有這份精力。正因為心術(shù)不正,才不跟組織交心,更不交底,腳踏兩只船、“身在曹營心在漢”,處心積慮當“裸官”,腳底抹油隨時準備溜。申報個人財產(chǎn)時閃轉(zhuǎn)騰挪,對子女出國事項遮遮掩掩,對親屬違規(guī)經(jīng)商諱莫如深,這些是其突出表現(xiàn),萬不能掉以輕心。
既然“兩面”,就不會干凈。不老實,玩“兩面”,無非是想趁機撈油水,或求升官發(fā)財,或為封妻蔭子。既然如此,必然以權(quán)謀私、假公濟私,打招呼、遞條子,托人情、拉關(guān)系;與商人暗通款曲、勾肩搭背、稱兄道弟,覬覦他們的錢袋子,甘當他們的代理人。熱衷“大手筆”,愛整“花架子”,最后必然留下“爛攤子”,這是他們的共同特征,務(wù)必多留心。
既然“兩面”,就不敢擔當。既不老實也不干凈,指望他履職盡責幾乎不可能。有功勞搶,遇矛盾躲,出問題逃,動真格下不了手,因為這勢必影響他個人的利益;真問責沒底氣,因為問題的根子或許就在自己身上,所以只會唱唱花腔、喊喊號子。在責任督查中、追究責任時,不積極、不主動,走過場、搞形式,都是其典型表現(xiàn),切不可讓其輕易過關(guān)。
“水清詎免雙螯黑,秋老難逃一背紅。 ”宋人這首《詠蟹》借螃蟹雙螯既黑且長,最終難逃“一背紅”的下場,說明貪橫必敗、法網(wǎng)難逃的道理。英國大作家狄更斯也說:“世上凡是貪婪、狡詐的人,沒有不做得過分,自作自受的。 ”事實也是如此。全面從嚴治黨頻出重招,反腐倡廉持續(xù)深入,“兩面人”的結(jié)局不會好過秋后的螃蟹。(作者 張永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公選王”或“公選王遴選網(wǎng)”
每天分享:遴選資訊、遴選熱門考點、遴選真題、遴選預(yù)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