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分區(qū)售票應加強監(jiān)管
近期,一些電影院開始實行分區(qū)售票,“特惠區(qū)”“特價區(qū)”“黃金區(qū)”等區(qū)域的票價不等。有消費者反映,若想坐在觀影體驗更好的位置,則需比以往支付更高的費用,引發(fā)不少討論。
人民日報評論,分區(qū)售票屬于電影院的經營策略,若能做到定價合理、交易公平、信息透明,將有助于優(yōu)化服務供給、豐富消費選擇。但是,分區(qū)售票的過程中也有亂象滋生。影院應加強自律,做到明碼標價、公開透明,相關部門應強化監(jiān)管,明確依據、規(guī)范市場秩序。同向而行、形成合力,才能為觀眾提供良好消費體驗。
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光明日報評論,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推動中國道理和中國理論走向世界。創(chuàng)新國際傳播和文化交流方式方法。經過百年奮斗,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國際輿論場上我國有時仍面臨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被動境地,迫切需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推動機器人更好服務生活
當前,機器人正成為經濟社會智能化變革的重要工具。
經濟日報評論,機器人正逐步從產業(yè)端拓展?jié)B透到消費端,成長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費升級新模式。機器人屬于典型的由技術突破、工藝積累驅動的新產品,不僅變革了現有生產制造模式,也深刻影響著人類生活方式,正走在開拓消費升級新模式的路徑上。機器人消費也面臨一些待解難題。一方面,產品及服務本身的用戶友好性、性能穩(wěn)定性、隱私安全性等都有待提升,現實中一些人工智能產品時常被調侃為“人工智障”。另一方面,相關政策支持和配套改革也需跟進。
高校開設“縫縫補補小課堂”值得嘗試
近日,河南省信陽市一所高校宿管阿姨的“縫縫補補小課堂”開課,宿管阿姨手把手教學生“針線活”。
中國婦女報評論,近年來,各地高校因地制宜開設的各類特色選修課可謂層出不窮。這些課程之所以能受到學生的熱捧,是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某一項生活技能,還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高校開設“縫縫補補小課堂”,不僅是教學生做針線活,也是“勞動教育”的一部分?!翱p縫補補”看似小事,卻可以視為培養(yǎng)學生勞動精神、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增強責任感的一個創(chuàng)新之舉,值得嘗試和推廣。
營銷出新但不能出格
近日,湖南某項目開工現場居然掛出十幾個政府部門“齊賀”項目開工大吉的條幅,看“抬頭”不僅有“四套班子”,還有其他一些部門。
新華日報評論,掛“機關單位”祝賀橫幅,表面看是為了圖喜慶熱鬧、為自己經營開業(yè)宣傳造勢,但其實有“拉大旗作虎皮”、借機自我營銷之嫌,還觸及了我國廣告法的“紅線”。有關部門要提防商家在多重壓力之下,“傍”政府公信力、“蹭”專家觀點進行“擦邊球式”營銷。
課間十分鐘,讓孩子“野”點又何妨
不知何時開始,課間十分鐘由喧鬧變成了寧靜。
湖南日報評論,活潑好動的孩子在課間不能到操場“撒個歡”,這樣的“文明圈養(yǎng)”和將孩子們困在“牢籠”里實在沒有多大區(qū)別。如果僅僅是出于安全考慮而限制孩子們自由活動,這樣的模式顯然已偏離教育初衷。對于這種現象,2021年6月教育部公布相關文件早已有所規(guī)定。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看到更多學校和教育機構在平衡安全與自由的問題上找到更佳解決方案。
公選王遴選網更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