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衛(wèi)靈公》中記載了孔子一句話:“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币馑际钦f君子安于窮困,而小人遇到窮困,就會胡作非為了。到后來,“君子固窮”便引申為指君子能夠安貧樂道,能時刻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與道德操守,不隨波逐流,并且成為了一種崇高的道德理想,被歷代文人志士所推崇。遙望古人,思及當下,為官亦當有君子之德,守“固窮”之志。
守“固窮”之志,須作為為人為官的準則。按古漢語的理解,“窮”字在此處有兩種意義,一是窮困;一是地位卑微,尚未發(fā)跡。就“窮困”而言,其實窮困并不可怕,怕的是在窮困中失去了希望與自我,如孔子所言變得“胡作非為”了。堅守窮困、安貧樂道,在絕望中尋找生活的希望,讓人格在窮困之中依然閃耀著光芒,守此種“固窮”之志,當作為我們?yōu)槿说囊环N準則、一種道德理想。就“地位卑微”而言,《孟子》中有古訓(xùn)“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就強調(diào)當我們處于“卑微”之時,就應(yīng)堅守好自身,保持良好的品行,當擁有一定地位時,就應(yīng)該為天下蒼生考慮了。反觀近年來中央反腐措施下落馬的“老虎”們,則是“窮則兢兢業(yè)業(yè),達則中飽私囊”,在重要崗位上想的不是為人民群眾謀福祉,而是如何借機斂財,滿足自己的貪欲之念。守此種“固窮”之志,則警戒為官者無論是職位高低,都應(yīng)時刻堅守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的優(yōu)良品質(zhì),堅守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