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上期>>>【2016公選遴選復習資料】每日一句習近平用典(3)——三人成虎
習近平的話:
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要深挖線索、順藤摸瓜,既要叫板,也要較真。發(fā)現(xiàn)了問題,查處要到位,如果迂回而過,發(fā)現(xiàn)了跟沒發(fā)現(xiàn)問題一樣,或者發(fā)現(xiàn)了解決不了,還不如不巡視。人們常說,“人在做、天在看”。“天”是什么?“天”就是黨和人民。黨內(nèi)監(jiān)督和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起作用了,制度不是稻草人,效果就出來了。
——摘自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巡視工作條例修訂稿時的講話,2015年6月26日
【出自】
人在做、天在看。來自老百姓的口頭俗語
【釋義】
“人在做、天在看”是老百姓口頭行的一句俗語。這句話意思非常明了,就是告誡人們做事要有底線、有分寸,不能為所欲為;同時也是鼓勵向善之人,要積極行善,不要受周圍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只要你行得正、走得直,自會受到公正對待。
“天”是中華文化信仰體系的一個核心,狹義僅指與地相對的天;廣泛意義上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及其一切神秘的人類不可改變的力量。人類并不是世界的主宰和統(tǒng)治者,人應該與其他各界生物和諧相處。從人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人類之間也應該相親相愛,友好相處,不能為了滿足一己私欲無法無天。
中國人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排除迷信的意味,實際上也是告誡人們要常懷敬畏之心。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類似的“天”一樣的規(guī)則需要大家共同遵守,不可違犯,只有如此,才能保證這個世界和諧、正常的運行。
首先,人們應該敬畏道德之天。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guī)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準,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每個人做事,對與不對,該做不該做,都面臨著道德的評判。行事符合道德,就是符合天意,就得到贊揚;行事違反道德,就是違反天意,就遭受譴責。這一點不會因為任何人的身份、地位而改變,對任何人都適用,因此,任何人都應該敬畏道德之天,接受道德的約束。
第二,人們應該敬畏法律之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F(xiàn)代法治社會,不存在任何法外之人,任何人違犯法律都應當接受法律的制裁。如果說,道德對人們的約束是一種軟約束,主要是靠輿論的力量迫使人們遵守規(guī)則,那么法律對人的約束就是一種硬約束,法律依靠強制的手段要求人們必須遵守規(guī)則,一旦違法就會受到切實的處罰。每個人的行事,無論大小,都要依法而行。道德之天在心中,法律之天在眼前,依法行事暢通無阻,違法行事寸步難行。
第三,對于國家公職人員而言,還要敬畏人民之天。人民群眾是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主體力量,中國共產(chǎn)黨95年的發(fā)展歷程,就是黨領導人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就是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的歷史。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敬畏之心須臾不可忘卻。越是成就輝煌,越需要保持對人民的謙遜敬畏之心。心有人民,黨執(zhí)政的根基才能牢固。
作為黨的領導干部,如果能做到“敬畏道德”、“敬畏法律”、“敬畏人民”,就會無愧于天地,無愧于黨和國家,無愧于人民,活得清清白白、坦坦蕩蕩,不怕接收監(jiān)督和檢查,敢于理直氣壯地面對“人在做、天在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公選王”或“公選王遴選網(wǎng)”
每天分享:遴選資訊、遴選考點、遴選真題、遴選預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