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忠于黨的信仰”是評判“好干部”的首要標準?!笆欠裰矣邳h的信仰”是考核干部好不好的首要標準,考核的就是干部對黨-“忠誠與否”,對人民“負責與否”。公選王網(wǎng)站專家認為,“好干部”的標準有著時代特色,從抗戰(zhàn)時期劉胡蘭“拋頭顱、灑熱血”到改革開放孔繁森“敢拼敢闖”,再到現(xiàn)在沈浩“敢于改革、清正廉潔”,不同時代、不同情勢下“好干部”的標準在不斷變化,但“忠于黨的信仰”的價值觀卻是始終不變,所以真正的“好干部”經(jīng)得起時代的風浪,經(jīng)得起人民的檢驗,經(jīng)得起時間的敲打,我們相信,百十年后回過頭再看蘭輝、金鳳蓮等“好干部”,他們依然是時代的“好干部”。
一、“好干部”應具有“為民奉獻”的服務宗旨。干部工作就是群眾工作,突出的價值取向是“為人民服務”。公選王網(wǎng)站專家認為,群眾路線中“一切為了群眾”指的就是“把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事實上一名干部或許不能成為“救民書記”、“拼命三郎”,也不能成為“眾口相傳”的最美干部,但只要能保持“親民愛民”之心,細心做好每一件群眾所托付的任務,贊揚終究會轉(zhuǎn)化為信任,“李林森從宣漢調(diào)往萬源時,宣漢群眾自發(fā)送行”這就是群眾的信任,也就是干部“為民奉獻”的最好回報。而那些只懂得溜須拍馬,在上級面前忙、面前苦,在群眾面前耀武揚威的干部,既得不到群眾的認同,更得不到組織的認同,這樣的干部終會落得“費力不討好”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