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7·26講話中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偉大夢想。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做好“砥礪奮進的五年”重大主題宣傳,為黨的十九大營造良好思想輿論氛圍,是當前宣傳工作的重點。習近平總書記談及新聞輿論工作時,強調基層干部要接地氣,記者調研也要接地氣?!敖拥貧狻辈粌H表現(xiàn)在心里面有民眾,在政策上順民意,在工作中解民憂,也表現(xiàn)在宣傳中善于同群眾說話。總書記的講話深入淺出,通俗生動,在談論嚴肅的政治問題和重大的理論問題時,常收到舉重若輕的效果,對改進和創(chuàng)新宣傳工作中的話語有重要啟示。當前,宣傳工作要“接地氣”,需要注意話語體系的三個轉換。
首先,官方話語轉化為民間語言,親切自然。宣傳要起到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效果,就不能照搬會議文件,讓人感覺高不可攀、與己無關,而要用群眾愿意聽和聽得懂的語言。運用民間語言,一要深入基層,識民情。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塔元村調研時說,“今天就是來聽大家的,看看鄉(xiāng)親們,接接地氣,充充電?!闭務撊罕婈P心的話題,就必須腳步向下,了解基層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做群眾的貼心人。二要增強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帶著深厚感情去聯(lián)系群眾。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中指出:“有少數(shù)干部不會同群眾說話,在群眾面前處于失語狀態(tài)。其實,語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識、是素質。不會說話是表象,本質還是嚴重疏離群眾,或是目中無人,對群眾缺乏感情”。三要向群眾學習語言。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人民的語匯是很豐富的,生動活潑的,表現(xiàn)實際生活的?!绷暯娇倳浽诤D峡疾鞎r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痹谏綎|菏澤考察時,他說要努力轉變發(fā)展方式,不能“撿進籃子都是菜”。這些接地氣的大白話,讓人聽得明白,記得清楚,具有很強的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