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上期>>>每日一句習近平用典(201)——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更多精彩請看>>>【2017公務員遴選考試速看復習資料】習近平用典大匯總(附典故解析101-200)
習近平的話:
一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總是在克服缺點、糾正錯誤的過程中進步的,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少年兒童正在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需要得到幫助。不要嫌父母說得多,不要嫌老師管得嚴,不要嫌同學們管得寬,首先要想想說得管得對不對、是不是為自己好,對了就要聽。
——習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族小學主持召開座談會時表示,2014年5月30日
【出自】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三字經(jīng)》
【釋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出自《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是中國的傳統(tǒng)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jīng)典當中,《三字經(jīng)》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度纸?jīng)》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jié)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jīng)》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tǒng)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中國傳統(tǒng)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
《三字經(jīng)》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xiàn)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后讀經(jīng)、子兩類的典籍。經(jīng)部子部書讀過后,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jīng)子通,讀諸史”?!度纸?jīng)》最后強調學習的態(tài)度和目的??梢哉f,《三字經(jīng)》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閱讀時需加注意?!度纸?jīng)》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的意思是說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習近平主席引用《三字經(jīng)》,是要勸勉少年兒童,要努力學習:要從小學習做人,懂得仁義禮智信;要從小學習立志,樹立遠大志向;要從小學習創(chuàng)造,用新理念、新知識、新本領去適應和創(chuàng)造新生活。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提高道德修養(yǎng),樹立正確價值觀,才能增強各項本領,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