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就是鏡子,案例就是警示。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無不真實再現(xiàn)了違紀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的心路歷程和腐敗軌跡,既令人惋惜、痛惜,也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猶如對廣大黨員干部敲響的聲聲警鐘。警鐘響起時,黨員干部特別是領(lǐng)導(dǎo)干部當念好“醒、省、行”這“三字經(jīng)”。
要聞警即“醒”,做到高度警醒。開展警示教育,就是要給廣大黨員干部打一劑“預(yù)防針”,促其嚴格自律、防患于未然;給犯一般錯誤的人打一劑“清醒針”,促其糾錯改錯、迷途知返;給犯嚴重錯誤的人打一劑“救心針”,促其懸崖勒馬、回頭是岸。正如習(xí)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的:“要加強警示教育,讓廣大黨員、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彼^“受警醒”,就是面對一起起被查處的典型案例,面對這些慘痛教訓(xùn)的當頭棒喝,必須警醒起來,不能無動于衷、麻木不仁;就是要讓黨員干部深刻汲取反面典型教訓(xùn),從中得到教益,真正受到震撼,觸動思想、洗滌靈魂,認識到“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認識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認識到“自作孽,不可活”,切實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引為鏡鑒、自覺自律。遺憾的是,“裝睡的人叫不醒”,有的人對聲聲警鐘充耳不聞、漠然置之,就是不能“醒”過來,依然我行我素、一錯再錯,甚至“不見棺材不落淚”,以致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那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因此,黨員干部要時刻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只有時刻警醒,才能明晰前行方向;只有警鐘長鳴,才能警笛不響。
要聞警即“省”,做到深刻自省。每一起案例都是教訓(xùn),而任何教訓(xùn)都是學(xué)問,都值得引起干部舉一反三。古人講:“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泵鎸Ψ疵娴湫瓦@面“鏡子”,必須自我反省、自我審視,深刻反思那些腐敗分子必須擰緊的思想“總開關(guān)”是怎么放松的、本該守住的廉潔“安全閥”是怎么打開的、必須遠離的法紀“警戒線”是怎么踩踏的,又是怎樣一步步掉入“陷阱”不可自拔的、陷身“圍獵”難以脫身的、鉆入“錢眼”欲壑難填的、步入“囚籠”痛心疾首的?特別是不能置身其外,而要把自己擺進去、把思想擺進去、把職責(zé)擺進去,反觀自身“軟肋”,自省錯誤苗頭,檢點個人行為,讓反面典型不只成為回響耳畔的警鐘,更應(yīng)作為自我凈化的良藥。如果缺乏自我審視,不做深刻反省,認為與己無關(guān),游離于外,只是當看客,湊熱鬧,熱衷圍觀,耽于獵奇,似乎除了增加一點茶余飯后的談資之外,對自己沒有產(chǎn)生任何觸動、警覺和思考,只是熱衷于把別人的慘痛教訓(xùn)當作“故事”來津津樂道,那遲早會重蹈覆轍。
要聞警即“行”,做到見之于行。 警醒、內(nèi)省,最終要落實在行動。遺憾的是,在反面典型面前,有的人總是看著很震動、講起很激動,但就是不行動。不能見諸行動,結(jié)果仍然等于零。有人講,人生有三個“不能等”:孝敬父母不能等、教育孩子不能等、身體健康不能等。同樣,廉潔修身也不能等。物必先腐,而后蟲生。廉潔是一種“修行”,是一種必須長期保持的“修養(yǎng)”,正所謂“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唯有時常自省、時常檢視,并把堅守廉潔信仰體現(xiàn)在時時事事處處,干凈干事,方能不忘初心,光鮮如初。因此,以反面典型為鏡鑒,就是要堅持問題導(dǎo)向,直面問題,刀刃向內(nèi),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立說立做、立行立改,從現(xiàn)在做起,防止積久成弊、釀成禍端;從點滴做起,防止白袍點墨、終不可湔;從細微做起,防止一念之差、踏上危途。概言之:知行須合一,行總勝于言,必須把黨章黨規(guī)黨紀銘刻在心、見之于行,做到初心永不改,追求無止境。
聰明的人是用別人的教訓(xùn)教育自己,愚蠢的人是用自己的教訓(xùn)教育別人。世上沒有后悔藥。等到把別人的“故事”變成自己的“事故”,身陷囹圄,方痛心疾首、痛悔莫及,以致“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那將何其悲哉!
公選王遴選網(wǎng)推薦參加公務(wù)員遴選的考生們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