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人民日報報道,不少未成年人沉迷抽盲卡、盲盒,有消費失控現象。不少孩子原本只是拿零花錢偶一為之,逐漸發(fā)展到豪擲千金,并陷入攀比、競賽的怪圈。
【點評】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盡管有網友認為“每一代少年兒童都追逐過類似的東西”,不必太過擔憂,但事實上,隨著時代的變遷,今天孩子們沉迷的盲卡、盲盒已經和他們父輩的喜好大不相同。
首先,現在的小朋友為收集盲卡、盲盒所付出的,和從前的“小打小鬧”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谷子經濟”市場規(guī)模已達1689億元,預計2029年將突破3000億元,其中不少商品和服務的受眾是未成年人。這一數字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今天的孩子們擁有更優(yōu)渥的家庭條件,也更有能力為自己的心愛之物“一擲千金”,如果沒有適當的引導,顯然更有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出格”。
其次,如今盲盒、盲卡的玩法更“刺激”也更危險。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盲盒、盲卡都有“未知驚喜”的賣點,如果有孩子要追求特別稀有的卡牌,單次消費高達數百元甚至數千元。如果說當年的小玩具、小玩意更大程度上屬于自娛自樂,那么現在的盲盒、盲卡玩法無疑更容易激發(fā)他們的“成癮性”,使得他們陷入互相炫耀、攀比的惡性循環(huán)。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盲盒、盲卡早已超越簡單的收藏功能,變成兒童青少年社交圈里的“硬通貨”。換句話說,如果小朋友不知道“二次元谷子”是何物,不參與小伙伴們的游戲,就有可能被排擠在社交圈子之外。很顯然,不少商家也正是看準了盲盒、盲卡自帶的社交屬性,不斷設計商業(yè)陷阱,讓許多缺乏克制力的小朋友深陷其中。
不可否認,當下極為繁榮的“谷子經濟”正在為市場帶來新的發(fā)展動力,也給孩子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但是,經過風風火火的擴張之后,像盲卡、盲盒一樣的“新玩法”確實也到了發(fā)展與規(guī)范并重的下半場了。
事實上,從國家到地方,對于盲盒、盲卡的監(jiān)管一直有法可依。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印發(fā)的《盲盒經營行為規(guī)范指引(試行)》明確要求,“盲盒經營者不得向未滿8周歲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向8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應當依法確認已取得相關監(jiān)護人的同意?!?025年上海黃浦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正式發(fā)布的《黃浦區(qū)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務經營合規(guī)指引》更是對未成年人做了“銷售限制”,要求經營者不得向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提供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務。
問題在于,如何將相關規(guī)定落到實處。比如,雖然對盲盒消費的年齡已經有了明確的限制,但是,如果商家故意在審核階段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又該怎么辦?如何采取更具體的懲罰性措施,或許也是相關法律法規(guī)可以繼續(xù)完善的地方。
又比如,商家如何確認未成年人已經取得監(jiān)護人的同意?恐怕也需要在流程上做進一步的規(guī)范。如有專家建議,線上平臺可采取“實名認證+人臉識別+監(jiān)護人二次驗證”三重驗證機制,線下則可以設立“未成年人專區(qū)”,確保相關規(guī)定落到實處。
還需要指出的是,孩子們沉迷盲卡盲盒,絕不只是孩子的問題。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要更加關注小朋友們的精神生活——孩子們的金錢觀、消費觀出現了偏差,和平時的教育不到位脫不了關系。說到底,如果小朋友能擁有更豐富、更充實的生活,就不至于被盲卡、盲盒占據整個精神世界。對此,家校更應該形成合力,主動負起責任。
公選王遴選網相關閱讀推薦:
【2025公務員遴選社會熱點資料】2025年4月社會熱點精選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