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便于大家理解和執(zhí)行,下面就新制定的《黨政機關公文格式》重點是變化之處進行一下解讀,同時就我們公文實際擬制工作中易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一下剖析。
《黨政機關公文格式》的主要新變化
新《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對標準結構和裝訂要求進行了適當調整(如紙張白度由85%-90%調整為80%-90%,騎馬訂或平訂兩訂外訂眼距版面上下邊緣由1/4處調整為各70mm處),變化最大的是公文格式要素及其編排的調整。
(一)對公文格式要素的劃分進行了調整。新標準將版心內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劃分為版頭、主體、版記三部分(原標準是劃分為眉首、主體、版記三部分)。明確規(guī)定,公文首頁紅色分隔線以上的部分稱為版頭;公文首頁紅色分隔線(不含)以下、公文末頁首條分隔線(不含)以上的部分稱為主體;公文末頁首條分隔線以下、末條分隔線以上的部分稱為版記。頁碼位于版心外。
(二)對公文格式要素進行了調整。新增加了發(fā)文機關署名格式要素,新增不加蓋印章和加蓋簽發(fā)人簽名章公文的相關規(guī)定;單一機關行文不署發(fā)文機關名稱改為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為準居中編排發(fā)文機關署名;同時,刪除了主題詞格式要素;沒有了“印制份數”格式要素要求。
(三)對公文格式各要素編排進行了較大調整。如將密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的編排位置由右上角改為左上角,與份號自上而下排列;又如刪除“主辦單位簽發(fā)人置于第一行,其他簽發(fā)人從第2行起”規(guī)定,要求如有多個簽發(fā)人按照發(fā)文機關的順序從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勻編排,一般每行排兩個姓名,回行時與上一行第一個簽發(fā)人姓名對齊。
(四)對成文日期中的數字格式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漢字標全改為阿拉伯數字標全。年份應標全稱,月、日不編虛位(即1不編01)?!?/span>
(五)對公文的特定格式進行了新規(guī)定。新增聯(lián)合行文公文首頁版式、信函格式首頁、命令(令)格式、紀要格式版式等式樣。
(六)新增加了頁碼格式要素。明確規(guī)定公文頁碼作為格式要素不可少。大家注意,原《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有印刷分數,原《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沒有,新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的公文要素中也沒有印刷分數,而把原《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和原《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都沒有提出的“頁碼”作為公文的要素之一。
綜上,主要變化可用六句話來幫助記憶:主題詞和份數不再標;密級緊急左上角;機關署名不可少;成文日期用數字;公文頁碼別忘了。